新土地管理法: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占用和调整永久基本农田
发布时间:2022-05-17 13:25:43 | 阅读次数:501 | 文章来源:原创
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从法律层面将原“基本农田”正式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主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高度重视,体现的是严格保护的态度。永久基本农田也不是“永远”不能占用,符合规定的条件和要求,也是可以占用和调整的。
重大建设项目
临时用地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规定:临时用地一般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用地、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不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经复垦能恢复原种植条件的前提下,土地使用者按法定程序申请临时用地并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经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可临时占用,并在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一般不超过两年。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规定: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但必须补划。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
相关政策规定
永久基本农田可以种树吗
新《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该“禁止”条款并无明确的对应罚则。
对现实中难以避让和实际大量存在的永久基本农田种树问题,目前开了一些“口子”,有一些特殊政策。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规定:永久基本农田不得种植杨树、桉树、构树等林木,不得种植草坪、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不得种植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已经种植的,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对耕作层的影响程度组织认定,能恢复粮食作物生产的,5年内恢复;确实不能恢复的,在核实整改工作中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并按要求补划。
注意:“不得种植杨树、桉树、构树等林木”,是否可以理解为除此之外的其他树种是可以种的。
■国务院扶贫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构树扶贫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补充通知》(国开办发〔2019〕18号)明确:构树扶贫试点工程推广的构树为杂交树种,不同于植物学上的一般构树,原则上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非贫困地区,对已占用的可以调整补划。矿采矿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办
矿区用地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办
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规定:已有因采矿塌陷确实无法恢复原用途的农用地,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按规定进行调整补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用地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办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规定: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建设的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按有关要求调整补划永久基本农田和修改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级人民政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出具有国家重大意义的生态建设项目,经国务院同意,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按照有关要求调整补划。其他景观公园、湖泊湿地、植树造林、建设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等人造工程,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对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禁止人为活动区域的永久基本农田,经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论证确定后应逐步退出,原则上在所在县域范围内补划,确实无法补划的,在所在市域范围内补划;非禁止人为活动的保护区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对不能实现水土保持的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的坡耕地、严重沙漠化和石漠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移民搬迁后确实无法耕种的耕地等,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实际种植情况,经国务院同意,结合生态退耕有序退出永久基本农田。
全域整治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办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规定:整治区域内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应编制调整方案并按已有规定办理,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调整方案应纳入村庄规划。整治区域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后,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田面积原则上不
咨询电话:0871-6456 4802 |手机:185 0871 0873|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前福路284号|电子邮箱:942055399@qq.com
版权所有:云南超图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备案号:滇ICP备13000358号-1|技术支持:天人网络
扫码关注我们